2000年12月,怀着对公交事业的热爱,张宇走上了公交驾驶岗位。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秉持公交服务宗旨,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努力为乘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张宇自掏腰包,先后投入了3000多元钱打造特色车厢。在酷热难耐的夏天,他买来竹凉垫、窗帘为乘客遮阳纳凉;冬天,他订购的棉座套让乘客倍感温暖、舒适,为让乘客及时了解近两天的天气信息,他在车厢里安装了天气预报板,既实用,又美观,而且便于每天更新数据。便民服务栏是张宇车厢的又一大特色,根据物品摆放类别不同设有五个板块,分别摆放着当天报纸、雨伞、晕车药、创可贴、针线包、便签、笔等物品,满足了乘客的乘车需求。为了让乘客准确了解沿线信息,张宇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访沿途主要企事业单位、商业景点、换乘线路,遇有新开线路,他就抽时间去坐,摸清新开线沿途站位与走向,把搜集到的信息制作成宣传栏,清晰的标注出换乘线路和换乘站点。
张宇每天坚持车辆例行检查,及时排除故障。他勤奋工作、用心服务,总结出了“一平、二勤、三轻、四早”工作法:即以一颗平常心,做到路况复杂不急躁、不加塞,路面良好不开快车;做到二勤:勤做车辆例保和勤换挡,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操作要三轻:即轻踩、轻放油门、离合,轻换挡,轻打方向盘;行车要四早:根据路面情况,做到早预见,早减速,早避让,早滑行。这一工作方法不仅保证了他安全优质的服务,也达到了节能减耗,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现在他已经安全行驶90万公里无责任事故。张宇始终把工作责任感根植于内心深处,车队接送早晚班司机的通勤车没人愿意开,他就主动接下了跑通勤的任务。他不但要保证正常线路运营,还要接送早晚上下班的同志。每天上班最早,回家最晚,长时间睡眠不足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视神经炎,长期的激素药物治疗使他又患上股骨头坏死。经过一断时间的保守治疗,他病情有所好转后,便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驾驶岗位上。为控制病情,冬天张宇要穿重达5斤的皮裤,并坚持每月出满勤。
张宇的事迹也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劳动者周刊报以《236路公交司机张宇让人感动得落泪》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2012年12月28日,市总工会副主席邵敬联将市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牌匾送到张宇手中。2012年4月,张宇与中国医科大签订协议,在将来自己走完人生的那一刻,自愿把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渴望光明的眼疾患者,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祖国的医学教育与研究事业。
十五年来,张宇在平凡的公交驾驶岗位上,秉承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宗旨,努力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做好文明服务和安全行车为出发点,与乘客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创和谐的公交乘车环境,用无悔的奉献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
|||
主办单位: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沈阳市经济信息中心11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