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峰的眼睛是1976-年因病突然失明的,当时他才10岁,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经过两年的四处奔波治疗,他的眼疾仍然没有医好,于是他放弃了继续求医问药的努力,来到沈阳盲校学习。十年的寒窗苦读,他非但掌握了普通文化课程,而且学会了一门按摩技术。1988-年,完成学业的张德峰回到了家乡辽中,在县城开办了一家按摩诊所,由于他对工作严谨敬业,对患者耐心热情,很快便打开了局面。不久他便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和女儿。家庭和事业稳定后,他又开始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那就是搞文学创作。三十来年,他在全国、省、市等多家媒体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四百余篇,2011-年,他又出版了他的首部诗集《星星的眼睛》,因此他成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新诗学会会员,沈阳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个人的成功的确让张德峰志得意满,高兴了好一会儿,后来他冷静下来,心想:这就是我要追求的梦想吗?这就是我的生存价值吗?不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完全是自我实现,而更主要的是他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为后人留下了些什么?常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要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身边那些需要他帮助的有困难的盲人朋友。
2003年,张德峰走上了县盲协主席的岗位。刚刚一上班,他便开始到乡村走访调研,有的盲人对他说,生活太枯燥乏味了,没有与社会交流的机会。有的说,生活很艰难,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只是靠低保勉强维持生计。有的还说房屋年久失修,实在无力改善居住环境。......这一桩桩、一个个难题,塞满了张德峰的大脑,他倍感肩上责任的艰巨和使命的光荣。于是他便开始向残联呼吁,向社会求援,到处宣传讲述盲人生活的艰辛和盲人的诉求,游说各方来帮助这个弱势群体。
2008-年四月末,为了喜迎奥运,张德峰组织举行了辽中县首届盲人运动会,这填补了我国县级盲人协会举办运动会的空白,辽宁日报、沈阳电视台先后报道了这个新闻。2009-年五月,他还组织三十多名盲人朋友来到北京,听升国旗仪式,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参观水立方、鸟巢体育馆,抚摸攀登八达岭长城。......2011-年初夏,他又率领四十多名盲人来到辽河岸边,举行了植树、栽花等一系列公益活动,目的是通过他们的行动唤醒人们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而且从2008年开始,他连续七年组织举办了盲人声乐器乐大赛。
|
|||
主办单位: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沈阳市经济信息中心11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