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里村口路,17年扫雪人。29岁的儿子遭遇雪地车祸不幸去世后,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屯镇丰收村72岁的村民康忠文为使悲剧不再重演,以一己之力守护村中其他孩子,义务扫雪17年。
如今他年逾古稀,头发斑白,却依然拿着铁锹,坚持“飘雪就是命令”,他的坚持源于对儿子的思念。不仅如此,康忠文从爱心单位捐给自己的1万元钱中拿出9000元为村里买了海棠树,剩下的1000元送到同村出车祸的邻居家。
康忠文有一个质朴的念头:路滑容易肇事,我把路扫干净了,减轻别人的负担,减少刮碰。干完活儿回到家,吃上一碗老伴儿做的酸菜汤,心里热乎乎的。
17年前冬天最后一场雪 儿子永远地离开了
17年前那个冬天,下了最后一场雪,这场雪对康忠文来说永生难忘。这一天,他唯一的儿子在回家路上遭遇车祸,永远离开他了。康忠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就从那时起,他拎起铁锹,他要把村口的雪扫干净,要让村里的孩子平平安安回家。
事发当天,康忠文和老伴儿周淑兰在家里刚做完饭,一锅热腾腾的炖豆角刚端上桌,康忠文的电话突然响了。他原以为是儿子打来电话告诉不回家吃饭了,可接起电话,先是听到对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紧接着说,“康大爷,你赶紧上大沟这来一趟吧,你家小子出事了。”此时,康忠文咽了咽口水,他没有把事情想的那么严重,“我心想他一个大小伙子能出啥事,和别人打架了,或是咋地……”但种种猜测都没敢涉及到一个“死”字……
然而,这个康忠文万万没敢猜测的事实,却真实地发生在他面前。事发地距离康忠文家10分钟的路程,可他感觉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即使使出全身力量也无法走快。
然而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当康忠文赶到时,他眼里只有躺在地上、满脸是血、没有意识的儿子。康忠文围着儿子转了一圈,他把手放在儿子鼻子上,“还有气”,他冲着人群大喊,“快救人,快救救我儿子”,周围的人赶紧帮忙打电话叫救护车……
后来,康忠文的儿子由于脑部受到严重创伤,入院两天后,医治无效身亡。再后来经过警方调查,事故原因不排除雪天路滑,车辆拐弯时发生了侧翻,导致惨剧发生。
老伴儿周淑兰拉着记者的手不停念叨说,“当时车里五个人,就我小子没跳下来,只有他没跳下来”……
孝顺的儿子结婚时怕铺张 承诺让父母尽快抱上孙子
出殡当天,白发人送黑发人,康忠文在雪地里站了两个多小时,“我感觉那一刻,世界崩塌了。”康忠文说,他一辈子没流过眼泪,而就在那天,因为那种发自内心撕心裂肺的悲伤,让他大哭起来。
他一直在想,儿子29年的生命里,生活幸不幸福,作为父母,他们还能做些什么,来填满接下来的日子。
康忠文想起来儿子上学时,第一次把奖状带回家,搂着他的脖子说,“下学期再得回来一个”。
他想起儿子结婚时,家里条件有限,他和老伴儿借钱操办婚礼的事让儿子知道了,儿子埋怨他俩不用那么铺张。
他想起儿子结婚那天,邻居们起哄说赶紧让爹妈抱孙子,儿子冲他捣蒜似地点头……
也许时间是治愈伤痛的良药,这么多年过去了,康忠文觉得自己一点一点地平静了。可在老伴儿周淑兰看来,老康是情感转移,他把对儿子的思念都放在去村口扫雪、植树、帮助邻居上了。
不希望悲剧在别人家重演 从那时开始义务扫雪17年
“我儿子出事的那段路跟这相似,上下坡时有雪的话不好控制车速。我就合计着别再在这样的路段上出事故,就来这干活。不想其他人再遭遇我家的事。”
来往车辆路过丰收村村口时,司机会摇下车窗或按喇叭朝干活的康忠文问候一句。他会微微抬头看一眼,然后继续埋头干活。他虽年过七十,但干活干净利索、有条不紊。
康忠文穿着朴素,握着铁锹的手上戴着双满是窟窿的军绿色手套,他干活时,大拇指位置会露出里面的棉絮。
“去年冬天15场雪,今年6场”。这些康忠文都了如指掌,他指着正在打扫的坡路说:“我儿子出事的那段路跟这相似,上下坡时有雪的话不好控制车速。我就合计着别再在这样的路段上出事故,就来这干活。不想其他人再遭遇我家的事。”
在康忠文的感染下,丰收村自发组成了“义务扫雪队”,其中一位村民汪大爷告诉记者,“他是个大好人,要不是儿子那年被撞死了,他这日子得过得老好了。他扫雪的时候,总是想起被撞死的儿子,我们怕他不注意被撞了,站旁边陪他。”
一位村民说:“他刚开始扫雪的时候,有不少人说他傻,吃力不讨好,还自己往里搭钱。没想到,他坚持扫了17年,现在不只我们村的人,邻村的,甚至经常开车经过的人都知道他。这些司机路过时都按喇叭谢谢他。”
“我先把路边清理出来方便人们走,再拿铁锹清理路面上的雪。村里谁家没人扫雪,我一早也会去那扫。我这一天特别充实,雪要是下得大点儿,我能干一个月。这样,也能让我在冬天少想点儿子的事。”康忠文说。
化丧子的悲痛 为公益的动力
儿子车祸身亡后,康忠文走上了义务扫雪的道路。17年里,他磨坏了20多双棉鞋,换了十几把铁锹,却始终坚持“飘雪就是命令”,他做到了。责任于他只是一个质朴的念头:不能让别人再在雪天出事儿。言忠信,行笃敬。他的坚持是对儿子的思念,却在无意中诠释了责任和诚信的意义。
康忠文浓浓父爱的背后,是对全村百姓的关心,他的善举感动了每一位乡邻,他将自身悲痛转化成为服务社会的动力,传递了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理念。
康忠文将小爱变成大爱,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他的壮举无上光荣。愿天堂里的小康感受到他父亲的爱。
2013年,康忠文被评为沈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而后,康忠文曾受捐1万元。他想,“没这奖金,咱的钱也够花,不缺吃不缺穿的,这奖金得拿来给村里干点儿啥。”他和老伴商量着。
其实,康忠文生活并不十分富裕。因为喜欢看电视剧《乡村爱情》,他总琢磨着丰收村要能像象牙山村那么美就好了,于是就寻思着买点儿树苗,给村子栽上树,美化美化。
他用9000元购买了500棵王族海棠树苗,栽种在村路两侧。卖树苗的老板得知康大爷的做法后,给出了低于成本价的价格。丰收村的其他村民听说康大爷要栽树苗,主动开出自家的农用车免费帮着拉水、运树苗,村民说,“向康大爷看齐!咱年纪轻轻的咋就不能奉献呢?”
康忠文说,剩下1000元钱,他让老伴给同村的老赵家送去,邻居赵宝峰因为骑车撞坏了胳膊,看病花了不少钱。这让他想起自己的儿子,“1000块钱不多,但是份心意”。
|
|||
主办单位: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沈阳市经济信息中心11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