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践行“两邻”理念,培育文明风尚,促进基层治理,助力全面振兴,近日,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沈阳市文明办、沈阳市社科联承办,和平区文明办、沈阳市两邻学院(沈阳大学校区)、沈阳市社区文化发展研究会协办的沈阳第五届邻里·家文化节“弘扬家教家风 培育文明风尚”主题论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发展新突破专题论坛在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弘扬家教家风 培育文明风尚”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本报摘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弘扬优秀传统 推进家风建设
□东北大学 李坚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借鉴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在家庭层面乃至社区、城市层面推进文化建设,则需要借鉴传统家训家教文化。
家训总结了传统家庭建设的客观规律,熔铸了中国家风建设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其中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立身行事的原则与方法,是一份宝贵遗产,许多内容至今仍未过时,值得今天予以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其一,家训是建立良好家风的养成基准。个人在家里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决定着他的社会行为底线,判断是非曲直的基准。其二,家训是形成社会风气的规矩认知。一个人在家庭里养成的教养,要在步入社会后得以体现。家训中的规矩反映着社会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其三,家训是成就家国事业的经验支持。实现梦想需要从小自我砥砺、自我约束、自我超越,才能不断精进。
家教家风影响人的一生。首先,家教家风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家教是人生第一堂教育课,有助于培养出健全人格。其次,家教家风造就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优良的家教家风就是精神滋养,会影响人的发展。第三,家教家风是现代公民德育的奠基。家庭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第四,家教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家风是与社会大环境相关,家风受社会风气影响又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好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家风是民风国风的风向标。积极向上的家教家风,渗进子孙后代的血液,影响着社会风气。家风源头清澈才能滋养出好的品格和民风。
以新时代家庭观引领家教家风建设
□沈阳大学 何序哲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家庭是人们开启幸福生活起点,也是推进家教家风建设的原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形成了新时代家庭观。新时代家庭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领域的体现和要求,为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南。
以新时代家庭观引领家教家风建设,在国家治理进程中要注重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通过文明家庭创建、促进家风社风民风党风政风净化,以万千家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全社会要围绕这一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家庭工作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儿童而言,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新时代科学给予孩子心理营养
□沈阳市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 滕 放
良好的家庭风气是科学心理养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和睦相处,创造出安全稳定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运用科学的养育知识,才能培养出一名具有健康心理的孩子。一个孩子刚刚出生,就像是一个还没进行设置的电脑,父母或者是重要抚养人给他的心里装了什么样的程序,那么他的内在都会接收下来。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存和安全是完全取决于养育者的行为,对孩子的教育会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认知,以及他一生的性格底色。
比如六到十二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有能力适应学校的环境和师生的关系、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勤奋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希望被同伴所接纳。而在家里被过度保护、包办代替的孩子,缺少生活技能,在与同学的互动中处于劣势,就会引发自信心上的问题。这些心理营养的缺乏,最终往往带来成绩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的问题,而父母面对社会的压力,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度的焦虑和对孩子的斥责也容易使孩子们出现厌学情绪,引发自卑感。所以这一时期孩子面临着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绩的压力、学习兴趣的养成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作为家长首先要提供给孩子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孩子拥有独立的思考和沟通表达非常重要。第二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能够在情绪管理、挫折应对、人际交往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充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三是在学习方面给孩子足够多的鼓励,不要与别的孩子作比较。所以这个时期的心理营养就是倾听表达,肯定、鼓励、做出榜样。
办好家庭教育学校 为城市文明助力赋能
□沈河区家庭教育学校 王 丹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注重家庭教育,构建“家校社”合作育人的体制和机制,以好家风滋养和促成好民风、好社风,努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对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立德树人,具有引领意义和正向作用。
近年来,沈河区作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依托创新成立的全国首家区级家庭教育学校为载体,通过打造“家校社共育平台”,升级“家教文化馆”,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阵地,构建适合的课程资源,转变教育教学场所,实现育人环境智慧化等举措,不断整合和优化区域教育资源,推进打造由政府主导、家校合力、社区助力、多部门聚力的幸福教育共同体,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永恒的课题,当前工作仍面临有相当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如: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业务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社区等家庭教育服务站所专业人员不足;由于地区经济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工作缺少专项经费,筹集家庭教育资金困难,不利于开展规模性、系统性的家庭教育活动;社区青少年活动的质量及参与率有待加强。
传承弘扬孝亲文化 培育践行主流价值
□沈河区南塔街道 田海燕
溪林社区从提升传统文化价值认同入手,通过着力弘扬邻里“孝亲善行”文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文明素养,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如今,环境改善、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区和谐已成为溪林社区新貌的真实写照。
溪林社区坚持把最具广泛文化认同基础的“孝亲善行”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赋予文化内涵,搭建了以“一道、两榜、三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孝亲善行文化宣传阵地。“一道”即建立“孝亲”大道。在社区主干道两旁设立孝道榜,将有关的历史典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布景宣传。同时,在社区支干道上建立当代孝道展示榜,将每年评选的居民身边“孝星”张榜公布,宣传普通居民弘扬孝德家风的先进事迹。老孝道传承的是历史,新孝道承载的是未来。“两榜”即善行义举榜和好人榜。将推举善行作为树立榜样、凝聚力量的重要途径,组织社区居民自主推选身边的仁爱诚孝、服务公众、传递正能量的典型,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立善行义举榜和好人榜,推动形成人人当好人、人人做好事的良好社会风尚。“三广场”即健身广场、敬老广场和孝亲文化广场。在健身广场集中健身器材,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敬老广场建有尊老亭及休闲长廊,不定期开展拉近邻里关系、倡导文明新风的主题活动;在孝亲文化广场围绕“孝心”“孝根”“孝魂”,弘扬中华美德至善为孝,为社区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社区环境同步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