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拓夫:《无题》(1935年2月)
北渡不能复南征,
二次重占遵义城。
柘夫仍宿杨柳地,
笑问英雄均健生。
作者简介
贾拓夫
贾拓夫,陕西省神木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陕北团特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为恢复和整顿陕北各地党、团组织和党、团活动做了大量工作。1931年,他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整顿和发展了陕南的党、团组织。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担任红军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部长,负责为部队筹运粮食的工作。
1935年7月,粮秣不足,筹粮成了一件大事。贾拓夫带了一班红军,行程三日到瓦布粱子筹粮。开头,藏民不了解红军的宗旨和政策,都逃到深山老林。经过一系列的争取工作,消除了群众的疑虑,藏民陆续回来了,而且越来越喜欢接近红军。他号召藏民和汉族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的压迫,成立藏民革命政府。采用“借富济贫”等办法筹粮,同时发动群众去割恶霸地里的青稞,一半归群众,一半帮红军。在藏民送粮队的支援下,贾拓夫很出色地组织完成了30万公斤粮食的筹集任务,并把粮食陆续运到红军粮站,及时保证了红军的给养。拓夫同志还组织人员熬盐,当时盐贵似金,每天熬的盐,给部队解决了不少困难。西安事变后,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各级党的组织,做了大量工作。(资料参考来源:青少年爱国主义网)
诗词背景介绍
遵义会议旧址纪念馆大型油画《娄山关战役》
强渡乌江,进占遵义和
遵义会议期间,贾拓夫、邵式平、金维映与地方工作部的同志们住在遵义老城杨柳街高等学堂里一平房内。在1935年2月底红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后,贾拓夫等仍住在原地。
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歼灭国民政府军最多的一仗,是在敌情极其严重的情况下打的,是由彭德怀指挥的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二渡赤水后,红军后尾有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的紧急压迫,前方有黔军王家烈部和中央军薛岳部的迎头堵击,机动回旋的余地已经不是很大,再加上红军有土城新败,川滇边境又无法立足,颇有几分“走投无路”的感觉。
红军五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占遵义城,尤其是消灭中央军吴奇伟部九十三师大部,五十九师一部,击溃黔军8个团,毙伤敌2400多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量枪枝弹药,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军队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英勇顽强的作战精神。为红军彻底跳出国民政府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体现了遵义会议改变军事领导人后红军在正确军事路线指挥下发挥的巨大威力,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遵义会议的伟大成果。红军全军振奋,上下士气倍增。
深受鼓舞的贾拓夫在驻地遵义老城杨柳街题诗一首《无题》,诗歌第一句记述了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法,主动放弃北渡长江计划,一渡赤水的经过;第二句写到了红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后两句中一个“笑”字,表达了作者在千难万险的长征途中,焕发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沈阳文明网综合)
|
|||
主办单位: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沈阳市经济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