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平县小城子镇兰洲村有这样一位妇女,多年来,不辞辛苦,把智商只有三、四岁的大伯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却没有丝毫怨言,她的名字叫杜艳华,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杜艳华无微不至的照顾大伯哥(图片来源:康平县文明办)
杜艳华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1970年出生的她,20岁刚刚出头时就经人介绍嫁给了邻村的农民方平。方平家里共有兄弟四个,二哥、三哥长年居住在外地,大哥是一个智力相当于三四岁孩子、事事需要人照顾的智障人。
照顾智障大伯哥(图片来源:康平县文明办)
刚结婚时,杜艳华的公婆虽然不能下地干活,但还能照顾智障的大儿子的衣食起居,帮小两口操持家务,带带孩子。可是婚后没几年,由于公婆的身体不好,先后离开了人世。公婆去世后,杜艳华的丈夫为了维持生计需要外出打工,谁来照顾这个智障并且没有劳动能力的大伯哥便成为杜艳华面临的最大问题。村里人和亲戚朋友都劝她将大哥送到养老院,要不然一个弟媳妇侍候大伯哥实在是不方便,而且这会给本来条件就不好的家里又增一个累赘。
面对乡亲和亲戚的一片好意,杜艳华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因为在她心里,这个大伯哥就是家里的一份子,过去有公婆时,大伯哥平日的生活不需要她照顾,如今,她的孩子也长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大伯哥的智力却越来越差,她怎么忍心抛下他不管。
于是,照顾大伯哥、挑起家庭的重担便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洗衣、做饭、所有的家务活她都统统包下了。在她眼里,大伯哥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2013年,大伯哥因为腰椎病入院,险些瘫痪在床,巨大的费用支出,又给本就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但是杜艳华仍然没有放弃,一直坚守着这份亲情。
悉心照料智障大伯哥(图片来源:康平县)
一晃20多年过去了,杜艳华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可她依然始终如一,毫无怨言的照顾着这个大伯哥。乡邻们都看在眼里,并用她的事迹教育子女,让他们以此为榜样。当有人问杜艳华,你这么做图个啥呀,送养老院你得省多少心,而她总是笑呵呵的说:“大伯哥是我的家人,有我们在把他送哪去啊,这才是他的家。”
这不只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人性的善良,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爱,更是一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体现。(康平县文明办)
|
|||
主办单位: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沈阳市经济信息中心11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