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谭振山民间故事”

谭振山,1925年农历11月10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现今已84岁高龄。辽宁省新民市与省会沈阳市相隔60公里,谭振山的家居住在法库县、沈阳市新城子区、新民市搭界的最北端。谭振山居住地为清咸丰年间的移民村,人员多来自山东、河南、河北。此处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谭振山的近千则故事多为家族、亲朋传承。他的口头文学离不开养育他的黑土地、大辽河,更离不开农耕文化。谭振山在生养他的黑土地上生活劳作了84个春秋。

详情更多>>>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民传统二人转”

传统二人转有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双条等多种称谓,是黑土地上独有的说唱艺术,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又吸收了莲花落等艺术综合而成的。史料上记载: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1700年至1800年)逐渐形成,并在新民地区流传,有“拉不垮的法库门、唱不完的新民屯”之说。传统二人转(指成本大套的)分多种类别,有爱情类、悲苦类、善恶类、公案类、神鬼类、田园类、寓言类、喜笑类等。

详情更多>>>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久清民间故事”

U020131224571716542645.jpg

作为杨久清民间故事的核心传承人,杨久清是辽宁省新民市大民屯镇三村的农民,回族,1919年(民国八年)生人,今年已90岁高龄,能讲出有名有姓的故事998则,有80余年的故事活动史,是其家乡方圆百里深受民众喜爱的著名故事家。杨久清作为传承兼创作型的故事讲述人,其故事有祖辈家族传承、社会传承和现实生活积累三部分。杨久清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以反映辽河两岸的山水风物传说,回族风俗故事,以及带有真实性质的民间传闻、生活故事最为独特。它以“口述史”的方式全方位反映了辽河两岸民众日常生活的知识、经验、智慧以及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区域文化史研究价值;对研究现代化进程中东北新兴小城镇民众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状态有重要价值;为“大历史”研究提供素材。

详情更多>>>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树铮民间故事”

作为王树铮民间故事的核心传承人,王树铮是新民市胡台中学退休教师,1928年生人,今年已83岁高龄,能讲出有名有姓的故事数百则,有60余年的故事活动史,是其家乡方圆百里著名的故事家。王树铮作为传承兼创作型的故事讲述人,其故事有祖辈家族传承、社会传承和现实生活积累三部分。王树铮民间故事,以名人轶事、趣闻最多,也最具代表性;惩恶扬善类故事以及他亲历的反映东北沦陷十四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真实故事等等。故事书卷气十足,使听众在接受真善美的同时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它是民间故事中不可多得的“雅文化”并与农耕故事、市井故事共同建构了浩瀚的民间故事体系。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众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审美旨趣,具有重要的文化史研究价值。

详情更多>>>

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剪纸

皇姑区"十大文化展示馆"概述

主办单位: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