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天三夜的火车周转、奔波,7月17日下午,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雪域志愿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重点业余体校,开启了民族文化微课堂活动。
此次民族文化微课堂以“多彩沈阳——沈阳的民族文化遗产”为主题,从沈阳的三处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氏皮影入手,运用讲述、课件、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向山南市重点业余体校的学生们展示了一宫两陵的壮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当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雪域志愿服务队队员旦增拉姆讲述到一宫两陵的民间传奇故事时,孩子们都被授课老师生动的讲解所吸引,更被沈阳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在课堂最后,此次民族文化微课堂的主讲人旦增拉姆说道:“作为一名在内地高校——沈阳师范大学学习的藏族学生,我经常会在沈阳的社区、学校向他们讲述我们藏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是相互的,当我回到家乡,我十分高兴能宣传沈阳的民族文化,满足你们对内地民族文化的需求。”
“这一次的民族文化微课堂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才刚刚拉开序幕,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感情,我们一直在路上。作为师范生的我们也会运用自己所学,致力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支援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优化地区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旦增拉姆和队友们纷纷表示。
沈阳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雪域志愿服务队早在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就做好了精密部署,队员们将分成四个纵队深入到西藏自治区两市、四所学校开展活动。通过队员们富有感情的民族微课堂的讲授,让从没有走出藏区的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沈阳市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感情”的目的。(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封葑)
|
|||
主办单位: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沈阳市经济信息中心 |